来广美回顾半个世纪之前的“向海洋”
2019-07-16 11:36:28

信息时报讯(记者 冯钰)炎热的夏天,很多人都想去海边避暑,可是你知道吗?在半个世纪以前,20世纪50-70年代,提起“海边”,人们首先想到的可不是“旅游”,而是“海洋建设”。

7月14日下午,《向海洋——广州美术学院藏20世纪50-70年代“海洋建设”主题作品展》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昌岗校区)举行了开幕仪式及研讨会。这一展览联合广东美术馆、岭南画派纪念馆和中国画学院,集中了100多幅馆藏精品和大量的文献资料。


国画系五年级师生集体创作-向海洋宣战,1960

胡钜湛,海练,1973


看展览:百余件精品展示“移山填海”的广东当代传奇

在开幕式上,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谢昌晶致辞称,“这批作品描述了东南沿海地区,社会主义火热建设和政治生活景象,突出那个年代特有的征服自然,人定胜天的精神面貌,这对于我们建设海洋强国同样有着激励作用。”

大展分为四个部分,呈现了广州美术学院师生美术创作与新中国初期,东南沿海建设、斗争、防卫、生活的密切关系。第一部分“固守海疆”,表现的是沿海边防和斗争。第二部分“建设海洋”,表现的是社会主义大生产与工业建设。第三部分“堵海工程”,表现了是以湛江堵海工程为核心的人定胜天的建设产品。第四部分“面朝大海”,表现的是沿海的生活画面。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86岁高龄的著名国画家梁世雄当年亲身参与了如火如荼的湛江堵海工程写生创作。他在开幕式上回忆说,“移山填海”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劳动生产建设的重要主题。1957年,湛江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亟需扩大生产发展经济,湛江地委、市委决定堵海筑建大堤造盐田。1960年春,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师生到湛江堵海工地深入生活,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师生边劳动边写生回校后进行创作。

集体创作的《向海洋宣战》更被时人视为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典型。这件作品由四幅竖轴组成,总长度达6.04米,高3.74米,由当时广美国画系师生合力共同完成。《向海洋宣战》真实地表现出一望无际、碧波汹涌的壮阔的南海,在石垅上翻滚着的雪白的浪花,纵横驰聘于海面上的千万船只,以及数不尽的奋战在海上、船上、堤上的劳动的人群。观众似乎听到风浪的呼啸,更感觉到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征服海洋的热情。


潮体验:打卡盖章、艺术手帐、手工课堂喊你来参与

除了占据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三层楼全部展厅的大量精品画作之外,来看这个展览,还有许多额外的乐趣。

走进展厅,观众可以获得一张富有年代设计特征的“船票”,并领取《向海洋宣战》作品的明信片,在展览的四个单元之中,各藏有一枚专属印章。在美术馆二层2A厅设有公共教育空间,摆放着彩笔、卡纸以及根据展览中作品元素制作的贴纸,观众可以在此参加“海洋日志”手帐绘制活动。

为了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展览,展览期间,除了将举办“展览与编辑——以‘向海洋’展览为例”讲座和“新中国美术与社会建设——研究生专题讲演”之外,还将举办“夏日•海洋”手工课堂和“齐齐来亲近海洋”合画活动。

光看展览,理解不够准确深刻怎么办?展览设有微信图文导览,介绍展览主题以及部分重要作品,还设有线上3D展厅。此外,今天(7月16日)下午三点,胡斌副馆长将在现场带领观众们看展览,为观众解说每一件作品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