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创交会启幕,聚焦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
2019-06-21 18:58:32

信息时报讯(记者 成小珍 通讯员 马学涛 秦梦婷)今日,2019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创交会”)在琶洲广交会展馆隆重启幕,会上首次举办了中国科学院专利技术成果拍卖会。据悉,创交会特设了“粤港澳大湾区专区”,集聚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展览项目超500项。


2019年6月21日,2019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在广州开幕。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摄


市民在创交会上进行VR体验。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摄


1200多项成果亮相 

创交会迄今已连续举办四届,2018年的创交会共展出了1276项成果项目,同期举办了30场专项活动。全年共促成127项成果转化落地,交易金额达66.28亿元。本届创交会以“双创新时代 共享新未来”为主题,展览总面积约2万多平方米,展期三天,将于6月21日—23日举行。

据介绍,本届创交会聚焦未来科技、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共计展出1200多项海内外科研成果,上百家海内外企业集中展示一批智能驾驶、物联网、智慧城市、移动医疗、5G、生物能、电子信息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等最新技术和产品。

创交会共设置20多个展览展示专区、1个特色功能区。“高端人才成果展区”是一大特设展区,分设院士成果专区、九三学社社员成果专区等,共计展出近200个项目,为海内外人才搭建立体平台,展示高层次人才在高新技术、生物医药、文化、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成就。

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创交会还特设了“粤港澳大湾区专区”,汇集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优质企业和项目。该展区集聚了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展览项目超500项,接近总展览项目的50%。其中,有来自香港理工大学的建造业工人抗热工作服、人脸识别精准化管理系统等。


中科院12项专利技术成果成交

中国科学院首次组团参展,成为创交会的一大亮点,共有院属20家单位、51个项目参展,包括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首台国产质子治疗示范装置”,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超冗余模块化灵巧协作机器人、带有力触觉反馈的智能假肢手”等。

中科院专利技术成果拍卖会首次在创交会举行,841件专利中起拍价最低2万元,最高800万元。拍卖会上重点推荐了“资源植物的综合开发利用”、“基于可见光光固化的3D打印”、“燃气热泵技术”、“高负荷地下渗滤污水处理复合技术”等成果。最终,12项专利成果成交,总成交额396万元。此外,中科院力学研究所与中科前衍(深圳)工程科学发展有限公司签署了“新型材料粉化技术(共7项专利打包)”转让协议,签约金额800万。

拍卖会由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办公室、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联合主办,旨在发挥创交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作用,通过专利拍卖,将实验室里产生的科研技术服务于市场应用,推动广州市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据介绍,中科院有各项有效专利5.4万件,80%以上都是发明专利。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广州的产业特点和定位,中科院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将参拍专利与广东各企业技术需求进行了自动匹配,841项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制造、制药、新能源、虚拟现实、环境保护与水处理、生物技术等多个领域,为广东省企业推荐更贴近省情的专利产品。     

“2015年10月,国家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明确国有知识产权作为国有无形资产的转移转化可以不进行评估,真正开启了专利的运营。为了让存量专利快速地转化到企业去,中科院在2016年启动了相关计划。”据中科院知识产权运营管理中心主任隋雪青介绍,通过专利拍卖,改变了以往用专利投资这种比较繁冗的方式,可快速实现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对中小企业来说,“中科院专利拍卖绝对是一个值得开发的金矿。”

“通过购买专利获得新技术的成本要低很多,但需要对专利和技术有很深的了解。”隋雪青表示,此次专门搭建了专家微信交流平台,参与竞拍的竞买人或企业可与专利发明人进行高效率、无障碍的沟通协调。还建立了需求匹配服务平台,输入关键词就可以找到相关专利。


   

特写


1、仿生智能机器鱼曾游过维多利亚港


鱼是怎样游泳的?这样一个问题吸引着许多科学家与工程师,研究鱼游泳的力学与流体力学原理,设计与控制仿生机器鱼。创交会上,华南理工大学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的杜如虚院士及其团队展示的仿生智能机器鱼成为一大热点,展位前围了一波又一波的观众。



创交会上演示的仿生机器鱼。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摄


仿生机器鱼宛如真鱼一样,在水中摆尾游动。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摄


摇头、摆尾、前进……机器鱼在水中灵活游动,其灵敏度和真鱼几乎没差别。记者了解到,该团队研究仿生鱼已经数十年,获得8项专利。此次亮相的是第三版,通过线驱动+随动尾鳍,可高度仿真鱼儿的摆动节拍,转动灵活、自如。

据杜如虚院士介绍,该机器鱼模仿鱼的骨骼和肌肉,使用一个拉线机构来驱动,可以很好地拟合鱼游动时地身体曲线。鱼尾通过优化设计,不需要驱动即可拟合鱼游动时的尾部曲线。另外,仿生鱼仿照了鱼的神经系统,采用一个中心模式发生控制系统,驱动鱼加速、减速、转弯等,而且它只需要一个电机,能耗低。

据介绍,该机器鱼使用人工智能算法控制,在试验中曾成功游过维多利亚港,游速最高速度可达每秒钟2.14个身长,推进效率高达80%,这些指标在世界上的机器鱼中名列前茅。未来,机器鱼可应用在水下检测、探索,和水上救生、运输等领域,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2、“太空舱”让自驾游也住得“轻奢”  

外形酷似“太空舱”,实际上是一间“房屋”,主要为自驾游提供轻奢住宿空间。三零三建筑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带来的“微宿”,让不少观众驻足细看。

记者看到,亮相的“微宿M10”为全钢框架、吸塑外壳、夹胶钢化玻璃,步入其中,为一厅一卫布局,总面积近20平方米,配备了整体卫浴、智能家居,内饰简洁大气,270度全景落地窗,将为自驾游用户、户外旅行者提供高品质、智能住宿体验。


智能移动住宿品牌“微宿”受到关注。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摄


据公司创始人、CEO王帅斌介绍,相比于装配式客房,“微宿”的定位是预制建筑,可整体式预制,采购安装一次到位,不需要复杂地基,整体搬运零损耗,可摆放在各种自然环境里。相比固定式房车,“微宿”将拥有更独特的入住体验,更大室内空间,更大室外视野。对标景区中常见的木屋、集中箱、房车、帐篷,相比之下,“微宿”开创了新的品类,是一个建筑产品,在形式上有别于现有的房子,更像是一个工业产品,类似太空舱、飞船等。“微宿”无论是设计还是功能,都达到了建筑的标准,可满足极端气候地区的需求。王帅斌表示,“微宿”的国内首个落地样板——彭州中坝熊猫森林项目目前已基本完成基础建设,营地中将有10间“微宿”,预计7月正式对外开放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