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十佳科普使者”出炉
2019-06-21 18:41:12

信息时报讯(记者 成小珍 通讯员 吴晶平)地下7000米的秘密、天文台选址的奥秘,护照里的“黑科技”……6月20日-21日,2019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在广东科学中心举行,来自国家部委、各地方的67个代表队、223位科普“达人”齐聚羊城,讲科学,秀科普,为公众带来一场科学“大餐”。经激烈角逐,中科院代表队方明、广州代表队马等10名选手脱颖而出,获得大赛一等奖,被授予“十佳科普使者”称号。


选手们同台比拼讲科学,秀科普。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摄


选手们同台比拼讲科学,秀科普。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摄


超四成选手有高学历

全国科普讲解大赛由全国科技活动周组委会主办,广州市科技局、广东科学中心等承办。是目前国内范围最大、水平最高、代表性最强、最具权威性的科普讲解竞赛。本届大赛主题为“科技强国,科普惠民”,旨在广泛普及科学知识,让科技发展成果更多更广泛地惠及全体人民。

本届大赛的参赛代表队和选手数量创历史新高,经预赛层层选拔,共有67个代表队、223名选手晋级了决赛。其中,水利部、航天局、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等9个代表队首次组队参赛。选手专业层次高是一个特点,选手中不乏高校的教授讲师、科研院所研究员、知名医院的主任医师、科技企业的高管等,超四成选手具有硕士、博士学位。

大赛评委团也阵容强大。中国工程院江欢成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何质彬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曹则贤研究员等担任评委。评委中既有科技界的大咖,也有艺术界知名人士,尽显讲解大赛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为保证大赛公平、公正、公开,比赛成绩采取现场打分、统一亮分的形式,大赛专门设立了监督组,对大赛评选工作全程监督。


科普“大咖”讲解技艺高超   

大赛设自主命题讲解、随机命题讲解、评委问答等环节。选手们过三关斩六将,不仅要发挥好命题讲解,还要接受临场应变和表现力的考验,要求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储备和良好的科学素养。“杀入”总决赛的30名选手分别来自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卫生健康、公安消防、银行、海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不同行业,他们从各自专业领域出发,紧扣科技热点和社会生活,巧用各种多媒体手段,用通俗生动的语言阐释了种种科学道理。

“聪明药”真的聪明吗?近视能治疗吗?斑马为啥有“斑”?高铁究竟可以跑多快?记者发现,其讲解除物理、化学,气象、生物、医疗等贴近生活的科学选题外,还有墨子卫星与量子纠缠、人造太阳、超视距雷达、5G毫米波、基因编辑、蛟龙号、鲲龙号等前沿科学和国家科技重大成果选题。来自航天工程大学的参赛选手丁萌,参赛题目是“为月背打call”,丁萌用一段浪漫的解说词了展现“九天揽月”背后的科学故事;来自公安大学刑事科学技术学院的教师陈维娜,向公众展示了“声纹识别技术”等。

经激烈角逐,自然资源部代表队李宗剑、北京代表队高源、气象局代表队张澍舟等10名选手获得大赛一等奖,被授予“十佳科普使者”称号。此外,大赛还评出二等奖20名,三等奖45名,“最具人气奖”、“最佳形象奖”和“最佳口才奖”各2名,优秀组织奖若干名。


在全国掀科普讲解热潮

全国科普讲解大赛自2014年起,已成功举办六届。为推荐优秀人才参加全国决赛,各地和各部门纷纷举办各级预赛和选拔赛,规模越来越大,水平越来越高,据统计,全国举了办400多场选拔赛,参赛选手超过4万人次,社会覆盖面越来越广,科普讲解成为社会热潮。除了各选拔赛,北京、广州、上海等地还推出了小小科普讲解员大赛,在全社会营造了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全国科普讲解大赛组委会秘书长邱成利博士表示,科普讲解集科学知识、语言艺术和技巧为一体,是深受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流行的一种新型科学传播形式。大赛要求参赛选手在4分钟内,将科学知识用通俗地语言阐述,激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引领公众领略科技之美,感受科技的价值。据市科技局副巡视员李江介绍,这已是广州第六次承办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决赛,“广州作为全国科普讲解大赛的发源地,也是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展示的汇聚地,科普讲解大赛作为落地广州的科普品牌,为全国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及科技爱好者搭建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