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非遗之旅:发展是最好的保护,非遗特质永不过时
2019-06-21 14:42:43

信息时报讯(记者 冯钰)6月19日,“致非遗 敬匠心——BMWx拙见2019非遗之旅”启动仪式在广州南丰朗豪酒店举行,资深媒体人杨锦麟携手《拙见》创始人田延友,与粤剧、广彩、广绣、西关打铜、岭南古琴、广州榄雕和广州珐琅等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进行对话。



非遗可以既是传统的,又是时尚的

面对主持人田延友“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当今时代,很多人认为非物质领域与我们的生活太遥远”的问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代表性传承人倪惠英回应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既是传统的,又是时尚的。”

近半个世纪以年来,倪惠英一直是中国粤剧的领军人物,是社会转型时期粤剧历史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粤剧文化艺术多样性的开拓者,激发粤剧创新力不懈的领路人。她曾提出“都市粤剧”概念,并于2002年策划并主演大型粤剧《花月影》,传统的浪漫色彩与清新的现代气息惊艳四方,被专家誉为“粤剧在社会转型期的代表作”。2011年,《花月影》亮相国家大剧院,这也是广东粤剧首次登陆国家大剧院舞台。该剧首演至今十数年历演不衰,其观众中有相当比重的青年学子和都市白领。去年,粤剧电影《花月影》公映,获得社会各界的好评。

倪惠英表示:“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的记忆与见证,它是一个民族能够得以延续和可以满怀自信地走向未来的文化根基。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传统文化,对当代的文化创作具有重要意义。以开放的态度拥抱时尚文化的潮流冲击,是传统文化在今天继承与发扬的有效途径。”她介绍说,在上世纪20年代,粤剧就已经受到了电影、话剧等当时最时尚的文化潮流的冲击,但是粤剧放开怀抱来拥抱潮流,将小提琴、萨克斯风等西洋乐器吸纳到伴奏乐队中来,大胆面对中西文化的碰撞,不断发展。这一开放、包容的姿态,在今天依然鲜活。


发展是最好的保护,非遗特质永不过时

据介绍,“2019 非遗之旅”公益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对话非遗、探寻非遗、致敬非遗;6月19日晚间的启动仪式是系列活动的第一站。主办方认为,在粤剧、广彩、广绣、西关打铜、岭南古琴、广州榄雕和广州珐琅等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可以看到传承、匠心、经典、创新、定制、天籁、尊崇等7种特质,这些特质永不过时。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除了有一些是应该进入博物馆进行固化保存的之外,我想发展是最好的保护。”倪惠英介绍说,粤剧在联合国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定的时候,被认定为一个“古老的仍具活力的剧中”,这就证明了其创新力。

倪惠英认为,当下国家对传统文化的推崇和保护力度,是前所未有的,从国务院到各级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保护传统文化的措施,但是,作为非遗传承者和传统文化从业人员,不能“等靠要”,不能“吃同情饭”。“所以我想对我们从事这个事业的所有人说,一定要有工匠精神。我们不需要观众同情,我们要用自己的‘活儿’真正地征服观众。要有这种文化自信,但是这种自信从哪里来?你一定要有非常精湛的艺术呈现给观众,而且我们也要研究时代,创作出符合时代审美精神的作品。”她还介绍说,目前正在做《粤剧标准艺术大全》的编纂工作,希望能将粤剧表演艺术技术化、规范化,让它能够系统地留下来。


广州非遗传承越来越“接地气”

目前,广州非遗项目传承人们都在将时代精神融入非遗艺术中来。在活动现场的展示区,可以看到以广州塔“小蛮腰”为主题的拼接榄雕作品;以木棉花为主题的广绣、广彩器;更适合现代家庭陈设和使用的广州珐琅作品和西关打铜制品。在许多文创产品与创意市集,甚至大学生的设计展中,都能看到融合了非遗元素的新设计。

古琴艺术岭南派代表性传承人区宏山告诉记者:“古琴有三千多年历史,因为承载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因此一直是小众文化。但近十年来,由于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古琴艺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区宏山以自己的工作室“天虹琴馆”为例子,“以前一年只有几十人来学习,现在每年平均都有150人,这个趋势对岭南古琴的传承很有帮助。”

作为年轻一代岭南古琴传人,区宏山在古琴的教授、传播中也采取了更符合时代、更能吸引大众学员的新方法,为了更好地在年轻人中传播古琴文化,区宏山还开通了抖音号。“教学上除了传统曲谱,我也会适当加入当代人更为熟悉的曲目,如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卧龙吟》、《红楼梦》中的《枉凝眉》,以及外国民谣《斯卡波罗集市》等,以调动学员兴趣。传播上,我们会定期举办公益雅集、参加大型文化活动,如广府庙会、达沃斯国际论坛,扩大岭南古琴艺术的影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