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城市拥有“大脑”,未来会变成怎样?
2019-06-18 22:39:19

纵观历史,城市经历过无数次沧桑巨变——而也正是这些转折点,重新定义了城市的要素和精神。来自MIT麻省理工学院的卡洛·拉蒂和马修·克劳德尔认为,我们目前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巨变转折的时刻,无处不在的数字系统正在构建城市的基底,改变城市生活。

智能城市传统上一直由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和社会理论家主导,但今天一个新面孔正出现在竞技场上,使用新的工具追求同样的理想:跨国计算巨头。早在2008年,IBM就提出了智能城市的概念,从交通、医疗、能源、政府、水资源、安全、楼宇和园区领域为政府提供整套的智能城市方案,目的是让城市运转更加高效环保,管理更加科学,并能提前发现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公共安全等。

十年前,智能城市还只是一个在实验室中的概念。十年后,智能城市建设已如火如荼。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智能城市吸引全球超过800亿美元的技术投资,到2022年该支出将增长到1580亿美元。当城市拥有了“大脑”,未来将会变成怎样?麻省理工学院可感知城市实验室负责人卡洛·拉蒂和研究员马修·克劳德尔在《智能城市》一书中提出了关于未来智能城市多个发展方向的预测,他们在书中展示了高新科技如何改变我们在城市的生活方式,介绍了丰富多彩的城市创意、理念、各种新举措,以及相关试验和实践探索,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N种可能。

 

大数据驱动城市管理

随着数字技术的日渐普及,还有因物联网的发展而越来越常见的联网在线,每个个体都在生成惊人的数据量,而且所有数据还要和整个人口数量叠加相乘。随着这些数字元素越来越多地嵌入现实空间,城市环境的许多方面也慢慢显露出来,例如垃圾处理系统。可感知城市实验室做过一个名叫“垃圾跟踪”的项目,研究的就是“普适跟踪”情景。研究人员创建了地理定位标签,并与西雅图的居民合作,将其附加到成千上万的普通垃圾上,有效地创建了一个“垃圾网络”,从而绘制整个美国的垃圾清除链。

大趋势的未来方向,是创造城市数据的应用和技术越来越多,这些应用和技术在城市人口中的普及范围越来越广,而市政管理部门的响应速度也越来越快。在城市层面,正在出现全新的工作岗位,例如,城市CTO(首席技术官)将从宏观层面灵活地管理数字系统的城市影响,而个人数据管理工具则将承担微观管理责任。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他们留下的数字身影,并被赋予更大的权力和能力,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让自己的居所更宜居,为自己的居所做出更大的贡献。

 

  生命支持技术下的“赛博格社会”

《智能城市》还关注到智能手机将带来的“赛博格社会”。

赛博格是指兼具有机体和生化机电身体部分的生物,专指集成了一些需要通过反馈来发挥作用的人造部件或技术,使功能得到恢复或能力得到增强的有机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装上假肢、假牙、心脏起搏器的人都是赛博格。

当今时代的我们,有两种类型的躯体:一种是真实躯体,另一种是虚拟躯体,通过电子的流动与世界相连。例如,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嵌入式技术的发展。使用手机的加速度传感器来测速,或者使用照相机闪光灯来测量心率。各种进行量化的自动化小工具,从手镯到胸针再到手表,可以告诉用户他们日常活动的一切,包括每天走的步数以及睡眠信息。

智能手机不仅成为我们与周边世界互动的途径,增强了我们的社会自我和职业自我,现在更成为审视我们的身体、塑造生物自我的一种方式。

 

人工智能带来医疗变革

《智能城市》还站在历史前沿的高度,研究分析了在人工智能影响下的城市变革。

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的第一个重要应用是医学影像诊断。AI通过大量学习医学影像,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病灶区域定位,减少漏诊误诊问题。肿瘤影像是目前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方面应用最多的。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其他应用还包括新药研发、智能诊疗、医疗机器人等。智能诊疗就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疾病诊疗中,计算机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病理,体检报告等的统计,通过大数据和深度挖掘等技术,对病人的医疗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自动识别病人的临床变量和指标。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智能假肢、外骨骼和辅助设备等技术修复人类受损身体,医疗保健机器人辅助医护人员的工作等。

城市是以人为本的,智能城市的一切科技的出发点也必须以人为本。对于城市生活而言,便利只是起点,美好才是终极追求。


信息时报记者 陈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