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粪致富”看上去很美:成功率不超过1/100
2019-04-01 18:25:41

信息时报讯(记者 廖温勃 通讯员 潘英媛 许咏怡 黄月星)日前,#广州多所医院接受捐屎#在新浪微博上成为热点讨论的话题,引发网友关注。不少网友对其中“捐献成功最高能得到500元补贴”产生了兴趣,想要开辟“致富之道”;也有网友对通过胶囊形式口服粪菌表示震惊。捐献粪便,主要是为了提取其中相关粪菌通过粪菌移植治疗疾病,目前,广州已有多家医院开展此项工作。

记者从开展粪菌移植研究和临床使用该技术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作为中华粪菌库救援中心的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处获悉,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捐粪者”,其实并不简单,成功率往往不超过百分之一。


粪菌分离机。通讯员供图


粪菌移植操作。通讯员供图

 

网友热议

“献身科学”又有补贴,何乐而不为?

记者了解到,广州有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医院公开招募合格健康志愿者捐献粪便,这也成为该话题引发网友热议的焦点。

“献身科学”成功捐出粪便,即可获得每次200~500元的交通、误工补贴,有一批网友戏称找到一条“发家致富之道”,甚至放出狠话——“不是我吹,我能把医院拉破产。”而另外一批网友则聚焦热点视频中所提出的通过胶囊口服进行治疗的手段,对“吃屎”的行为表示难以接受,生怕有此“口福”。

 

有何作用

粪菌移植恢复健康肠道菌群以治疗疾病

在人的各个年龄阶段、各种疾病状态下,肠道菌群均不尽相同。人的肠道微生态系统是个独立、特殊的“王国”,一个健康人的肠道内约存在1000多种细菌,肠道菌群参与人体的营养代谢,并维持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

“肠道菌群在人体的衰老过程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而且它们有着相互影响的双向作用。”广药大附一院消化内科首席专家何兴祥教授解释说,肠道菌群作为肠-脑轴双向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机体的激素分泌、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等方面。肠道微生态的紊乱,会加速了免疫衰老及炎症老化的发展,破坏血脑屏障,激活胶质细胞,损害脑部功能,加速了老龄化相关认知障碍和行为的变化,导致机体出现焦虑、抑郁和社交能力的下降。反之,肠道菌群的改善,除了改善、治愈疾病,对延缓人体的衰老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那么,什么是粪菌移植呢?据何兴祥介绍,所谓“粪菌移植”是将提取出的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肠道内,重建新的肠道菌群,恢复健康的肠道菌群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早在数十年前,国外便有相关的治疗手段出现,近年来技术相对成熟,国内各医疗机构开展展开研究。据了解,目前,粪菌移植疗法已经被美国列入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治疗指南。另外,在炎症性肠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代谢综合征、自闭症等疾病均显示了良好的效果。

 

怎样筛选

捐献者需要“超级健康”方有望成功

其实,合格的粪便是粪菌移植术的关键。为了粪菌移植的安全性,对于粪便捐献者的筛选,医疗机构有着相当严格的要求和把关。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自去年开展公开招募合格健康志愿者捐献粪便,并向捐献者开出“大礼包”——初筛合格的志愿者,将可免费获得一系列价值2000元健康体检项目和免费医学咨询;全部筛选合格者,每次粪便捐献都会获得200元补贴。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满足捐献要求,广医二院消化内科主任杨辉教授告诉记者,能够成功捐献粪便的志愿者,需要身体“超级健康”。开展至今,该院仅成功招募到一名合格的捐献者,相对近三百人次的问卷填写量、一百份左右的问卷合格后筛查,成功捐献几率不超过百分之一。

杨辉介绍,捐献志愿者纳入标准首先应是年龄25岁以下的年轻人,近三个月未服用抗生素、泻药、减肥药、免疫抑制剂、化疗药物及其他可能改变肠道菌群结构的药物;无任何已知的传染病、肥胖、糖尿病、炎症性肠病等或结肠癌、免疫损伤性疾病、消化道的手术、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或其他可能与肠道菌群紊乱相关的疾病;无高风险的性行为、6个月内无疫区接触史。此外,在检测筛查中,需要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粪常规、粪便虫卵、寄生虫等检测阴性。

通过筛查之后捐献成功,方可领取补贴,而这件事情还没有结束。杨辉表示,通过筛查不易,当有患者需要粪菌移植时,医院会联系成功捐献者,在征得同意后进行再次捐献。因此,医生会给成功捐献者提供健康均衡饮食指导,并定期再次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查。

 

揭秘:粪菌移植这样操作

目前,可以通过三种方法将粪菌植入病人体内,一是通过口或鼻的导管输送到小肠内,二是通过结肠镜深入到升结肠甚至盲肠部位,三是灌肠(适用于在家庭中DIY粪菌的病人,但只能到达结肠末端)。

成功获得一份合格的粪便后,分离出优质的菌群对于医务人员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黄红丽博士解释,所谓实验室的粪菌制备就是从捐赠者的粪便中纯化得到用于移植的菌群。捐赠者留便到专用的粪便收集桶后,通过安装粪菌收集桶到机器内,将收集桶内的搅拌棒与机器的马达连接起来。然后通过加注适当的生理盐水并搅拌,形成粪便的悬液。粪便悬液过滤后被灌注到50ml离心管中。最后在生物安全柜和离心机里进行,是将菌液进行离心、去除上清,加生理盐水重悬,这一步骤重复3次,最终得到可以用于移植的粪菌悬液。由于设备具有良好的除臭功能,经过处理的粪菌悬液,其实已经没有了恶臭。

 

焦点答问

1 靠捐粪“发家致富”是否可行?

据介绍,捐献者需要满足以下一系列指标要求,包括没有任何的传染病,无糖尿病及恶性肿瘤病史,近3个月内未使用抗菌药物等,还需对供者进行各项身体指标的检查。更为具体一些的指标,是大便来源需是25岁以下的健康年轻人群,平时大便成形,基础病排除乙肝病毒、肝炎,无代谢综合征并作息规律的。所以说,靠捐粪“发家致富”并不可行。

 

2 真的要把粪菌口服“吃进去”吗?

关于热点视频中所提出的通过胶囊口服进行治疗,杨辉介绍,这其实是远期目标。目前的检测手段还不能精确检测患者肠道内具体是哪种或哪几种菌群失调,无法做到精准的补充或降低某种菌群数量。所以现在的办法是“整体替换”,从健康志愿者的粪便中进行分离、提取菌群,移植到病人肠道内,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因此,只有在明确是哪种菌群失调后,与之相对可治疗的菌群又可通过体外扩增,方可运用胶囊口服手段进行治疗。所以,网友们所震惊的“吃屎”治病手段,目前技术上还未能广泛实现。

 

市民看法


赞赏派

今年19岁的广外大一学生方毅(化名)表示,捐献粪便用于帮助患者治疗和医学研究,很有意义,对于补贴的费用他并不在意。在看到新闻报道后,他已经自行查询了相关的筛选条件,希望自己能够帮得上忙。“我接下来会尽量锻炼好身体,在合适的时候去捐献。”

家住越秀区的上班族钟彤(化名)则关注粪菌移植可用于治疗自闭症、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现在上班族压力很大,身边不少朋友都有程度不等的精神心理问题,如果研究能够得到进一步进展,当然愿意支持。”她对自己超龄无法捐献也表示相当遗憾。

 

理性派

“现在还很少看到有哪些疾病必须用粪菌治疗,说明这项技术还不是特别成熟,或者说还没能达到可以普及的地步。”市民郭女士称,因此需要理性看待这项技术,既不要寄太大希望其能有多大疗效,也不应为曾了解捐献前提而盲目为了补贴而去,造成医务工作者人力成本和检测成本的上升。

市民梁先生同样认为,严苛的捐献条件必须引起大家注意,当身体条件未曾达到标准时,不要轻易尝试,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潜在威胁。“就算捐赠成功后也还需要控制健康饮食,在现代社会中这可能更难坚持,想要帮助患者也需要考虑清楚。”

 

守旧派

市民黄太则认为,连粪便中的菌群都被专家提取出来加以研究,“就像身体中最后的隐私都赤裸裸地被人发现一般。”她提出,医疗技术越来越发达,应该能有更好的方式能够治疗疾病,不用非得走到用粪便中提取物去研究的程度,“太羞耻了”。

“捐粪是好事情,但是想到用胶囊口服治疗,实在是接受不了。”刚刚来到广州工作的王文(化名)表示,难以想象自己的粪便被他人使用的感觉,“幸好身体应该达不到标准,”他觉得,用这种方式治疗疾病,不就是“吃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