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美术馆集结共论困境与机遇
信息时报 |2018-12-29 17:26:58

信息时报讯(记者 冯钰)12月25日下午,广东民营美术馆发展论坛在广州53美术馆举行。中国美术馆原副馆长、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广州美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梁江,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副主任,艺术批评家皮道坚,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胡斌与省内三十余家民营美术馆的馆长共聚一堂,共论经济下行压力下的民营美术馆所面临的困境与机遇。

本次论坛学术主持,中央美术学院博士陈赟冰指出:美术馆是城市文化的主要载体和公共教育的重要窗口,民营美术馆更以其开放性、灵活性为成为大众文化活动的新兴阵地。广东省作为经济文化的先锋更是民营美术馆发展的重镇,时至今日,广东的民营美术馆无论从数量、质量还是社会服务方面都在逐年攀升。


嘉宾合影.jpg


中国民营美术馆应走出自己的路

论坛伊始,本次论坛总顾问梁江作了主题发言,就美术馆的定义、中国民营美术馆发展业态、美术馆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以及美术馆与展览策划等方面为本次论坛提供了学术背景话题。

2016年,UCCA和尤伦斯基金会发布联合声明,表达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及其个人艺术收藏托付于新主的愿望。2017年,尤伦斯艺术中心正式易主。国际博物馆业在资金压力下整体也呈现出颓势。广州美术学院教师鲁宁说:“未来可供我们模仿、学习的对象已经不多了,中国民营美术馆的经营和发展,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尽管中国当代艺术还处在衰退的漩涡之中,但我们也意识到这也是一个机遇。”

广东省民营美术馆协作方阵联合发起人方旭东表示,民营美术馆有自身的优势,如人脉广泛、资源丰富、机制灵活,“现在有些民营美术馆做得越来越好,也越来越有影响力,对社会大众的文化影响力越来越接近体制内的美术馆,甚至超过了体制内的美术馆。当然,民营美术馆也存在自身的不足,如发展参差不齐,缺乏规范等等。”方旭东说。

33当代艺术中心执行馆长李听尘在谈到民营美术馆的经营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时提出两个方向:一是机制的建设,一是人才体系建设。“很多美术馆是从高校的建设到艺术的培养,我们在学科建设上面貌不是很完整,在实际操作中,除了学术跟艺术的专业人才,经营的人才也是很关键的。不管是艺术空间还是企业,应该整体地看待问题,对经营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新的目标和发展路径,以及对我们的政策环境、客观条件,我们自身的发展路径做分析和调整,这需要美术方面的专业人才和经营方面专业人才共同努力。”李听尘表示。


民营美术馆: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学术定位是发展的基础

广东地区的民营美术馆中,有面向传统的,也有面向当代的,有专攻油画的,也有专做水墨的,有专注于学院派艺术家的,也有风格更多元的。正如皮道坚所说,民营美术馆要发展要创造,学术是第一位,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实力找好美术馆的学术定位,借用社会、学院的资源进行专业性的学术引领是民营美术馆发展的基础。

本次论坛中,53美术馆、E5艺术馆、广东省新石湾美术馆、33当代艺术中心、十香园草堂、艺海堂美术馆等民营美术馆分别就自身的经营经验作了分享。

53美术馆馆长李琼波表示:53美术馆定位是广东第一家当代民营美术馆。定位当代,立足广东,并且尽量引入国际视野,主要倾向于推动70后年轻艺术家,并建立相关收藏系统。从2018开始,53美术馆加大与虚拟的结合,观众可以通过互联网虚拟的方式观看到美术馆举办的展览。“互联网+”的新型文创产品受到了业界的肯定与支持。

E5艺术馆馆长方旭昌表示:E5艺术馆的定位是作为学术交流的平台。互联网潜力巨大,美术馆可以借力。例如展览可以通过虚拟的美术馆进行一个沉淀,同时经营文创产品。

广东省新石湾美术馆总顾问梁江表示:广东省新石湾美术馆试图以民营美术馆来做公益的事情。在展览策划方面,侧重学术性和公益性,尽量弥补体制内的公立美术馆的缺点,关注新题材,做成了一系列特色的品牌展览,像“南方家园”是聚焦于广东农村题材,表现农村的变化,是一种新的表达方式。“粤先锋”是探讨年轻的实验性的艺术探索,把他们的作品集中起来,体现一种趋向,“群贤毕至”则是关注广东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动态。

李听尘表示:33当代艺术中心创办人为公共交通背景的资方,因此该馆在学术方向上挑选了和资方背景有关联的叙述方向,关注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和城市化有关系的课题。

十香园草堂馆长黄浩深表示:十香园刚开始作为岭南画派的教学和培养基地,后来拓展了一部分空间做传统的精品中国画展览,将艺术培训的学费一部分经费来经营美术馆。

艺海堂美术馆馆长吴国强表示:该馆运营了10年,主要定位于上世纪40年代、50年代、6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通过展览策划项目建立、提升机构资源,在艺术展览项目上的投入让该馆对艺术品转换为艺术商品的价值有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