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媚眼 | 历史化石鄂托克
信息时报 |2018-12-10 18:15:18

过去很清晰的东西,随着岁月的变迁,其本来面目会变得越来越模糊,到后来还会出现偏差或谬误,甚至其本来面目被彻底掩盖。《千与千寻》中有一位无脸男,不少人会从这个角色身上生出感慨、怅惘、哀怨,大概就是感于这种岁月磨蚀造成的某种缺失。历史会不会也有这种感怀?唐人李贺有一句诗叫“天若有情天亦老”,大概也是这个意思。

比如,在内蒙古的乌兰察布市有一个县叫商都,就在集宁北部的不远处。商都,字义太清晰,不论是谁都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这里大概是一个商贸比较发达的地方,是一个商品集散地。相比较,商都也确实是集宁以北一个比较大的城镇。但事实恰恰打脸,商都原来是满语,这里是曾经的七台驿,商都是旋涡、水旋之意,只不过时间久远了才演变成了一个面目模糊的汉语地名。

鄂托克大约也在遭遇着这样的变化。在鄂尔多斯西部,原来有鄂托克旗,因为面积太大,后来又分成了鄂托克前旗和鄂托克旗。鄂尔多斯靠近陕西,有些习惯与陕西相似。比如来客敬酒,鄂尔多斯人喜欢端一盘子,里面放几个酒盅,敬酒人喝一盅,客人喝两盅。而在鄂托克旗,是一个大盘子上放满了小银碗,桌上多少人就放多少个碗。桌上的人轮流起来敬酒,自己喝一碗,其他分敬在座的每一位。前者的影响痕迹格外明显。

到鄂托克有几次。第一次竟然是从宁夏进入。那一年同学在宁夏贺兰县挂职,我们一家到宁夏去看他。他带我们游了沙湖,吃了沙湖的大鱼头,后又到了宁夏东边的废县陶乐。记得在陶乐住了一宿,是住前还是住后有些记不清,当地朋友一定要带我们到内蒙古旅旅游,我便第一次踏上了鄂托克前旗大地。熟悉的牧户,门口的风马旗,典型的手把肉,我也是第一次被外地朋友请到了内蒙古喝酒吃肉。

鄂托克前旗也是恐龙之乡,古河套人生存繁衍之地,城川镇则是红色革命基地。有草原敦煌之称的阿尔寨石窟在鄂托克旗,附近还有百眼井。传说成吉思汗在阿尔寨石窟养过伤,而百眼井则是成吉思汗屯兵之处。掘地取水,埋锅造饭,是不是需要那么多眼井,没研究过军事,不知道。羊绒品质最好的阿尔巴斯绒山羊就产自鄂托克旗的阿尔巴斯苏木。鄂尔多斯以吃山羊为主,而这阿尔巴斯绒山羊也因绒而贵,价格是山羊中的翘楚,肉的品质是不是比其他山羊好,没有比较过。

鄂托克旗的旗碗很有名,是在重要场合敬酒用的,据说传承有年,已经有了文物价值。旗碗很大,用蒙古族传统工艺装饰,镶嵌着珍珠玛瑙绿松石。这只碗盛满了能装二斤酒,该旗的一位朋友告诉我,曾经还真有一位女企业家一口干了一银碗,面不改色心不跳,看傻了陪吃饭的一干人等。一般敬酒都是倒个底,不过就这个底也差不多二三两,不胜酒力者就常常吃了这个碗底的亏。

外地人都知道呼伦贝尔大草原、锡林郭勒大草原,鄂尔多斯呢,只知道有成吉思汗陵、响沙湾、恩格贝、七星湖、库布齐沙漠、毛乌素沙地,其实鄂尔多斯西部的鄂托克草原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已经处于草原荒漠化地带,植被以小灌木为主,雨水好的时节,翠绿一片。在这里生长着植物化石四合木,还有传说中成吉思汗马鞭掉地时吟出诗中的戴胜鸟。特别是在鄂托克前旗,每年都要举办马兰花节,那种蓝幽幽的马兰花遍布草原,让见惯了红花绿柳的人如在梦里。

鄂托克旗原来叫鄂尔多斯右翼中旗,1950年改称鄂托克旗,1980年又析出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是什么?这并不是个简单问题。专家认为,该词最早有小屋、临时小屋之意,后演变与国土、地域、土地有关。鄂托克在明代代替已经崩溃的千户制出现,既是指住在同一地区的经济单位,又指以亲属为中心的结合体,是元朝以后蒙古最基本的社会集团,清代为旗代替。如今,鄂托克旗已经成为“鄂托克”这一历史名词的活化石。

史万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