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6“扶贫干部”卢志坚:产业帮扶妙点子 拓宽村民脱贫路
2018-09-04 09:45:00



  

卢志坚是黄金镇坑尾村村民最熟悉的“外来工”。

       沉心乡村,推进特色项目,他是“造血”助农脱贫、心有仁爱的扶贫中坚。

  好人简介:

  距离广州400多公里的丰顺县地处梅州市南端,是著名的华侨之乡。丰顺风光清新秀美,却是个贫困县。2016年5月,花都区42名扶贫干部沉心驻村精准扶贫,产业养殖、光伏发电……给这里带来了致富奔小康的希望。38岁的卢志坚就是其中之一。他所在的丰顺县黄金镇坑尾村地处偏远,有62户贫困户。两年来,在他的努力下,该村不仅引入灵芝种植产业,还启动了光伏发电项目,村容村貌发生了显著的改变。

  

  “好人说:

  扶贫绝非政治任务,要沉下心做好事、做善事、做实事,帮村民们脱贫致富。希望通过我们的一对一帮扶,改变贫困户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状态。”

  与村民同吃住消除扶贫误解

  卢志坚是丰顺县黄金镇坑尾村村民最熟悉的“外来工”。孩子读书、灵芝种植、危房改造……生活大事小事,村民们都愿意向他请教。今年38岁的卢志坚是花都区赤坭镇党政办政务中心一名工作人员。根据组织安排,2016年5月,曾于2010年~2011年到梅州大埔帮扶过的他被安排到梅州。这一次,他来到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坑尾村。

  最初到坑尾村时,卢志坚遭遇到村民们的误解。有村民认为,像他这样的城里人到乡下扶贫,不过是想来“镀金”,干不了什么事。被质疑扶贫工作不接地气没有针对性,卢志坚挨家挨户到贫困户家中走访,摸清每一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家庭人员组成等,再根据走访情况,逐个制定帮扶方案。“精准扶贫,更要精准识贫。按照“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的“四看”方法,卢志坚摸查出村中有62户符合精准帮扶标准的贫困户。其中,32户为因病致贫的有劳动能力贫困户,30户为需要政策兜底的脱贫户。

  了解到村民对扶贫干部有成见,卢志坚就多在会议上和村民代表沟通,将每一项项目的拨款资金、帮扶农户、资金转账方式一一讲清,不走现金账。村民们不看好扶贫干部能干出一番天地,卢志坚就吃住在村里,和村民们拉家常听心声……对卢志坚所做的一切,村民们看在眼里,对扶贫工作以及对扶贫干部的态度逐渐发生了转变。


  打造灵芝产业“造血”扶贫

  光靠政策兜底,脱贫带动力毕竟有限。扶贫干部逐户走访,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动力,培养技能,真正做到“造血”扶贫。坑尾村地处偏远,是个典型的“空心村”。考虑到村内劳动力不足,交通运输成本高,经一番摸索后,卢志坚将高附加值的灵芝种植提上了日程。

  “前期在大埔扶贫时就考察过灵芝种植项目。分布在长白山、武夷山一带的灵芝品质较高,而梅州接近武夷山山脉,温度湿度都比较适合种植。而灵芝孢子粉轻便,附加值高,花10元运费就能直销全国。”卢志坚告诉记者,灵芝种植对劳动力要求不高,只要把灵芝种苗放到房间,平时多浇水,控制温度和湿度就可以了,老人小孩都可以轻松管理。项目一经推出,获得了村民的一致支持。

  眼下正是灵芝的收获季节,部分从村民手中回收的灵芝放置在由村小学改造的灵芝基地内。记者了解到,仅争取该场地,卢志坚就忙活了大半年。这处小学已废弃20余年,场地产权不清晰,扶贫小组不能贸然改造成种植基地。考虑到村民脱贫愿望强烈,卢志坚向当地镇政府求助。通过与教育部门沟通,最终协调了大半年方才获取改造场地的资格。当时学校闲置多年,有农户放置了杂物,卢志坚便上门拜访农户做思想工作。考虑到农户尚不熟悉种植技术,卢志坚聘请技术员,不定期到村里给农户们讲解灵芝种植知识。

  场地有了,农户们心齐了,去年第一批“粤仙芝”牌灵芝成功培育。据介绍,去年基地从种植户手中保底回收的180斤灵芝孢子粉已全部销售完毕,每户保本收益为6500元左右。而今年的灵芝孢子粉目前产量约为150斤,农户们每户增收5500元~7000元。“下一步,要将灵芝产业打造成镇主导种植业。对外,坑尾村不仅能输出劳动力,也可输出技术人才。”卢志坚期待,走出村内试验田提升为镇级规模化产业后,“粤仙芝”能让更多贫困户脱贫。


  爱心帮扶

  圆贫困学子读书梦

  贫困户脱贫不易,扶贫干部工作也不易。于卢志坚而言,这项工作并非只是单纯的政治任务。“来扶贫,要把它当作做好事、做善事。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单位、社会资源,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这是我的工作。”长期在梅州扶贫,卢志坚曾多次被孩子追问为何不能留在身边陪伴。对这样的问题,卢志坚自有一套教育法则。“我告诉孩子,虽然爸爸不能陪伴在你身边,但爸爸一直在做好事,在帮助贫困的小孩……这样一来,小孩也容易理解我的工作。”

  精准扶贫,教育先行。针对贫困户子女上学难题,在政策基础上,卢志坚积极联系帮扶单位支援,给孩子们生活补助。“对部分贫困家庭来说,小孩读书确实比较困难。在摸查时发现,有家长认为孩子读书没用。希望通过我们一对一的帮扶,改变家长这种‘读书无用’的观念。”卢志坚说,如今村中已有45名学生享受政策帮助,生活压力大大减轻。不同学习阶段,扶贫组给孩子们不同金额的补助,每学年的补助标准从600元到1200元不等。

  持续2年多的扶贫攻坚,卢志坚的执着有了成效:进村道路宽敞了、晚上村里有了路灯、村委办公场所也改变了很多……不仅村容村貌有了变化,贫困户的生活质量也有了改善。据统计,目前全村已有54户贫困户脱贫。接下来,坑尾村还将启动光伏发电项目,提高扶贫对象收入。卢志坚估算,仅光伏收益,每户每年可增加2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