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好水手”苏振宇:“90后”小伙跳江勇救落水者
2018-02-08 23:50:00


  

在水巴上,苏振宇是守卫船只安全的水手,也是为游客讲解珠江两岸美景的快乐导游。
 

 去年8月22日晚,苏振宇和同事在中大码头附近救起落水者。

  疾风骤雨中,紧急跳水施救两名陌生人,他是当之无愧的勇敢青年。

  好人简介:

  台风“天鸽”来袭,珠江水面风大浪急,一名年轻水手毅然跳入江中勇救两名落水者。这惊险的一幕发生在去年8月22日晚,施救者的勇敢行为被广州街坊和媒体点赞。这名勇敢的青年是穗水巴16船船尾水手苏振宇,现担任广州客轮公司信息指挥中心调度员。他热爱跑步,喜欢打篮球,为人随和诚恳,办事效率高,服务态度友善,同事们对他一致赞颂。

  


  好人说:“我相信同事,也对自己的施救能力有信心。下一次,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一样会选择救人。”

  细致有爱守卫水巴安全

  苏振宇是名年轻的帅小伙。在担任办公室调度员前,他是一名船尾水手,负责协助船长保卫水巴安全。

  检查救生设备是否齐全、检查乘客有无危险乘船行为、为乘客答疑,这些是他的日常工作。其中,保障船只安全是他每天最重要的工作。“设备安全是航行基础。航班出发前,会一件件地认真检查船上的设施设备,做好登记。上了船,更要主动担起安全职责。像抽烟、爬栏杆、小孩在船尾乱跑等行为,都要及时制止。”

  在水巴上,苏振宇是守卫船只安全的水手,也是为游客讲解珠江两岸美景的快乐导游。除做好水手本职工作外,空闲时,苏振宇会不断翻阅广州历史资料,提高知识储备,以便为游客解答各种问题。“看到珠江两岸的建筑和景点时,经常有外地游客会问些关于景点的故事,也有乘客会问广州的美食。作为土生土长的荔湾人,我有义务向外地游客展示广州的文化。”

  苏振宇每天要接待服务上千名乘客,时刻留意船只安全问题,提醒乘客安全乘船。工作之余,身高1.83米的苏振宇热爱运动,格外注重锻炼身体。“读书时,人比较壮实,最胖时有200斤。工作后,坚持和同事朋友一起打篮球、跑马拉松,注意饮食,顺利将体重控制在160斤左右。”良好的身体条件,为他顺利开展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

  台风天中大码头救两人

  在珠江上,既有欣赏两岸美景的惬意时刻,也有突如其来的意外之险。

  2017年8月22日晚,台风“天鸽”登陆广州,风急雨骤。当晚,苏振宇经历了一场惊险的1分钟救援。“当时是晚上7点45分左右,我们的船刚停靠在中大码头,准备夜游航行。一名码头售票员跑来求救,说有人落水了,需要我们帮助。”

  苏振宇马上将情况向船长报告。“船长组织我们带上救生设备到现场施救,等我们赶到落水者的位置时,发现已经有人下水,想将前一名落水小女孩救起。”苏振宇回忆,当时水面风大浪急,施救难度较大,且两人距码头已有五六米远。他和其他船员数度尝试向落水者抛出救生圈,都未能奏效。

  眼见施救者和落水小女孩体力不支,危急时刻,苏振宇跳入江中开始施救。“我抓着两个救生圈游到他们身边。把救生圈分别套在女孩和施救者身上,岸上的船员也齐心协力帮忙,拉着救生圈上的绳子,把他们拉近码头。”最终,两名落水者成功获救,整个施救过程持续约1分钟左右。“送他们上了救护车以后,我们就继续开船回黄沙做防台工作。”

  当时是否有足够把握能够成功救人?苏振宇坦言,内心略有挣扎。“下水前,心里还是有过挣扎,但我不断给自己进行心理暗示‘我一定可以的,一定可以的’。作为一名水手,平时会经常看一些落水施救案例,看员工手册,学习安全知识。另外,我也相信我的同事。如果我也遇到了危险,我相信他们会有办法成功把我们3个人都救上岸。”苏振宇还补充说,“平时注意锻炼,身体素质也比较好,有足够的体力救人。最重要的是,救人时一定要做好救生准备,做好自己的安全保护,行事要冷静、不要鲁莽。”


  不舍“铁壳仔”

  盼留旧水巴记忆

  作为一名“90后”,苏振宇至今已有7年水上工作经验。2011年从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汽车商务专业毕业后,他便与水为伴,成为一名负责轮渡安全的水手。

  “学的是汽车商务专业,原本想毕业后到4S店找一份对口的工作。读书时,在天字码头实习过,就来客轮公司应聘,成了一名水手。”守卫水巴安全,为渡江乘客服务,苏振宇乐在其中。“说实话,从做水手开始,就没有出现过晕船的情况。”

  在苏振宇的童年记忆中,水巴是连接珠江两岸居民的重要交通工具。“我是1992年出生的,小时候,私家车过珠江隧道还要缴费,但水巴过江就只需要5毛钱,又便宜又方便。那时候,对于来往芳村黄沙两地的学生白领来说,水巴是最好的渡江交通工具。”历史久远的“铁壳仔”最让苏振宇怀念,“‘铁壳仔’是传统的穗轮水巴,钢质船体,一共两层高,第二层露天。”

  前几年,“铁壳仔”穗轮“2”字系列水巴相继退出历史舞台。到了明年,已有20余年历史的穗轮806、807也将“退役”。“对比新水巴,‘铁壳仔’不够环保。不过,我还是希望能保留这些交通工具,留住广州人的水巴记忆。”苏振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