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好信使”段锦年:19年“零出错”,救活“死信”400封
2017-11-28 09:45:00



  从业19年“零出错”,救活“死信”400多封,闲时帮扶孤寡老人,他是勤恳朴实的温暖“信使”。

  好人简介:

  对于有的人来说,一封信或许意味着生活的转折点;一份报纸或许是他们唯一的娱乐;一份包裹或许是意外的惊喜……而对于段锦年来说,传递邮件,需要踏实的工作态度和一份持之以恒的真诚。

  从事邮政投递工作19年,段锦年走过10多万公里的路,投递邮件700多万件,更换坐骑10多台,但从未错投或漏投过一份邮件也未接到过客户投诉。他以“三勤”——勤问、勤写、勤跑,救活“死信”400多封。业务上,他认真踏实;生活中,他乐于助人,对孤寡老人特别关心。

  

  好人说:“服务性行业要以客户为主。”

  从未错投或漏投任何邮件

  古铜色的皮肤,敦实的身材,眼前的段锦年语气平和、笑脸迎人。他是广州市邮政投递局白云大厦投递部一名平凡的投递员。自1998年2月加入邮政投递行业,19年来,段锦年走过10多万公里路、投递邮件700多万件、更换坐骑10多台,却从未错投或漏投过一份邮件,也未接到过客户投诉。

  邮政投递本身就是一项繁重的工作。早上7点半是段锦年的上班时间,一早回到单位的他第一项任务就是对邮件进行分类排序,按照信件的地址分格子放好,拆开堆放在投递部的邮袋,按照投递路线的先后顺序,将最后投递的邮件放在篮子下方,最先投递的则放在上方。然后他将装满包裹的篮子移到车上,用绳索紧紧固定。最后,他背上装着信件的挎包开始出发派件。

  广州老城区楼宇密集,马路上车水马龙,闹市中的街巷纵横交错,仿佛一个巨大的迷宫。但这些对于段锦年来说都不算什么,因为他对投递区域的情况烂熟于心,活脱脱一张“活地图”,很多新来的同事都会向他问路。


  在工作中他勤问勤写勤跑

  将路段街巷铭记于心,靠的不仅是经验;多年工作从未出错,靠的也不是运气。对于投递这份事业,段锦年有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那就是“三勤”。

  第一是“嘴勤”,不认识的或不了解的地方要多问,直到自己了解为止。

  第二是“手勤”,尽量用小本记下住户的住址,尽自己所能帮助街坊。

  第三是“腿勤”,不嫌麻烦,尽量满足客户要求将邮件准确投递到他们手上为止。

  “服务性行业要以客户为主。”段锦年说。

  多年来,通过这“三勤”,段锦年救活了400多封“死信”。

  2015年6月,一份从英国寄来的信件引起了段锦年的注意——它比一般信件要厚。由此,段锦年判断这封信十分重要。然而,这却是一封“死信”,信封上没有门牌也没有收件人的电话号码,无法投递。但段锦年并未轻易放弃将信退走,而是先询问周边街坊。寻找无果后,他记下信上的收件人名字,碰到其他信件时都会与这个名字进行对比,然后在送信时询问收信人,以此进行排除。皇天不负有心人,3天后,段锦年终于找到了信件的主人。这时,他才得知这是一份关系着两位老人与国外女儿团聚的出国材料。


  乐于助人 对孤老特别关心

  业务上,段锦年认真踏实;生活上,段锦年乐于助人,对孤寡老人特别关心。

  早年,有一名家住八旗二马路的独居老人,其每天的唯一消遣就是阅读《参考消息》。得知老人的情况后,段锦年处理完内务就会先给老人送报纸,有空的时候会陪老人聊天下棋。有时候下班比较早,没有其他要事的段锦年也会陪老人坐一坐,帮老人打发时间。

  因为担心孤寡老人的身体,段锦年总是对老人们说,只要给他打个电话,他都会非常乐意帮他们做家务。对此,他简短地总结:“帮得就帮”。

  经年累月地穿街走巷,段锦年成为了街坊眼中的熟面孔。他用亲身经历诠释着“以真心给他人温暖,别人也会以温暖回报于你”这个道理。

  突然下雨时,被冰冷雨水拍打着的段锦年会听到街坊阿姨温暖人心的话语:“段仔,下雨没带雨衣?我这雨衣你拿去用,有空经过再还我吧。”烈日当空,当汗水湿透了衣裳,口干舌燥时,他会听到有街坊说:“要不要喝水?给你一支水,拿去喝吧。”

  段锦年说,广州邮政精神是忠诚、感恩、务实、担当,他非常认同这样的文化,也很享受这样的氛围。“集体里面,做不完的活,大家会一起帮忙做,主要就是和大家打成一片,做得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