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好社工”梁焕娣:心系公益 用爱浇灌青少年成长
2017-11-16 14:45:00



  

  从学生志愿者到一线社工再到社工机构创业者,“85后”的她始终心系社会公益,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公益达人。

  好人简介:

  自打高中起,她的生活便离不开志愿者服务,帮扶弱势群体、服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做无监护人到场未成年人的“公益监护人”……毕业6年多,她从一名服务上百场大型赛事的学生志愿者,成长为广州地区青年社工带头人。她是黄埔区青年社会组织联合会创办人梁焕娣,先后组织开展过“新广州人”青少年素质教育及社区融入、“青年地带”青少年事务社工服务、金雁俱乐部等多项特色项目。对帮扶困境青少年群体,她仍在不断探索。

  “好人说:

  相信人有天生改变、向善的能力。作为一名社工,不能放弃走错路的孩子,更不可剥夺他们的成长机会。”

  她是服务近百场赛事的

  资深公益达人

  1988年出生的梁焕娣是名有闯劲儿的青年,带领着一支有30多名年轻社工的团队,为青少年儿童服务。“异地务工人员大盆菜”“创客驿站”“青少年专项扶贫基金”……每个服务项目极具特色又颇有针对性。和焕娣细聊,不难发现,在社会服务领域,她是名极有想法的姑娘。

  高中在执信中学就读的她,在校时曾担任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部长。通过校运会义卖等方式,赚取公益基金,开展关爱长者、智障群体等志愿者活动。大学入读广东财经大学,担任过约100场大型赛事的志愿者,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亚残运会等都有她的身影。2010年左右,志愿者服务履历丰富的梁焕娣还被推选为志愿者优秀代表,成为广州亚残运会火炬手。

  即便毕业后踏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参加志愿者服务仍是梁焕娣的心头大事。2014年11月,积累了丰富从业经验的她走上公益创业路,创办黄埔区青年社会组织联合会。这也是广州首个青年社会组织联合会,重点为青少年群体服务。梁焕娣告诉记者,黄埔区青社联成立之初,重点结合辖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需求,开展“新广州人”儿童素质及社区融入项目,该项目还曾获得广州市首届公益创投资金资助。

  她是让“小金雁”们

  开怀大笑的小姐姐

  对黄埔区外来务工人员来说,“金雁计划”不算陌生。外来务工人员带着孩子满怀憧憬来到广州工作,却因为工作繁忙而无法顾及孩子的日常生活。从农村来到城市,许多孩子也因文化差异而无法迅速融入社区。为解决这一问题,广州市妇联于2016年推出“金雁计划”。

  作为“金雁计划”的执行者与发展继承者之一,梁焕娣针对“小金雁”群体特点,发动各级团组织、志愿者组织和热心企业开展“朝阳快乐营”“七彩课堂”等活动,让“小金雁”们能够迅速融入城市,对广州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

  “对帮扶对象来说,一次关爱远远不够,要通过制度规划,让关爱成为常态化服务。”梁焕娣说,为了让“小金雁”们健康成长,她还与志同道合的志愿者建立“金雁关爱中心”,开展小金雁成长成才、家长能力提升、服务小金雁NGO组织孵化等服务,形成“企业-团组织-大学生-小金雁”的结对模式。

  针对“小金雁”们的不同需求,梁焕娣还发起“金雁关爱服务月”活动,编辑《金雁服务手册》,成功注册广州市金雁青少年服务中心,开展“小金雁暑期守护行动”,为外来务工人员减少后顾之忧。

  她是特殊未成年人的“公益监护人”

  为更好地为6~30岁困境青少年服务,梁焕娣和她的团队还建立“一对一”重点关爱青少年群体服务档案,熟悉了解青少年基本信息、文化娱乐需求、社区环境与社会支持情况、就业就学的现状与问题、个人健康与安全问题和自我评价与服务期待。

  性格内向、家庭遭遇变故的小丰(化名)是该项目的服务对象之一。在社工“一对一”的带领下,小丰参与了重点关爱行动计划的暑期城市体验营。在体验营中,他逐渐打开心扉。

  无监护人到场的未成年人也是梁焕娣的重点帮扶对象。向该群体输出社工服务时,梁焕娣有着一个特殊身份——公益监护人。梁焕娣不仅为他们提供临时监护,同时还给予心理和情感支持。意外怀孕的未成年少女、辍学叛逆少年、被他人诱导误入歧途的少年等,都曾获得过梁焕娣和机构社工的帮助。

  “家庭教育缺失、法律意识薄弱、受朋友影响等因素,容易让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一名14岁辍学少年曾因偷排污泥被管教。和他对话时,我们发现孩子是受人诱导,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触犯法律。”梁焕娣说,提供个案帮扶时,不仅会向孩子们普及法律知识,还会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摆正心态,走上“三观”正确的人生道路。

  关爱青少年成长,离不开社会共同呵护,同样也离不开梁焕娣这样的专业公益人士。在社会服务不断发展的道路上,有成功帮扶的欣喜,也有过效果不理想的低落。“3年创业,肯定也有不成功的帮扶个案。但无论遇到哪种境遇,都要不忘初心、热心服务。”梁焕娣说,不能因为生存压力,而失去一颗努力工作、为青少年群体服务的心。“只有通过个人身体力行的付出,带动更多人参与做好事,社工项目才能发挥更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