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好志愿者”江海英:助人助学路上,她乐此不疲
2017-10-05 09:20:00



  从“农转居”新市民成长为一名资深志愿者,在助人助学路上永不停歇,她是当之无愧的正能量传递者。

  好人简介:

  路遇有违整洁有序之物,她会细心整理并一一归位;稍有余力,她无私资助3名贫困学子;无论何地,只要有求助需要,她不计路途遥远仍果断奔赴……她是广州开发区善德助学促进会资深志愿者江海英,今年53岁,她将志愿者工作视为一份可为之尽心尽力奋斗的事业。

  

  好人说:“今后我还会尽自己的能力做志愿者工作。能力有多大,我就做多少。”

  结缘志愿者生活更充实

  做志愿者工作,53岁的江海英不怕累也不怕麻烦。家住海珠区石榴岗台涌,周边没有地铁,参加志愿者活动往往要多次换乘公交地铁,但她乐在其中。

  “如果不是等你,今天早上我就外出做志愿者了。现在每天都被志愿者工作排满啦。”单是志愿者组织,江海英就加入了3个——包括广州开发区善德助学促进会、天河区花城广场志愿者驿站和海珠区江海街恒福家庭综合服务中心。

  在采访期间,不时有人通过微信和电话联系江海英,询问她能否参加志愿者活动。如此“被需要”,是江海英以往不曾想过的。“家里的田被征收前,天天忙着种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很少在公共场合和人交流。”

  2010年左右,受新政策影响,江海英成为城市居民。出租住宅后,她的经济条件稍为宽裕。从赋闲在家收租到成为一名以助人乐己为日常工作的志愿者,皆因儿子的一番鼓励。“亚运会期间,还在读中学的儿子就成为志愿者。他跟我说,‘妈妈,现在社会上有很多正规的志愿者机构,你也可以迈出这一步,让生活更精彩’。”江海英说。在儿子的鼓励下,从2013年开始,她正式申请加入江海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参加长者探访及残疾人救助等常规活动。有了家综义工平台后,志愿者舞台越来越大,江海英的生活更加快乐和充实了。“真是应了一句老话: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参加志愿者4年,江海英先后参与启智学校、广船养老院、幸福养老院等组织的一系列献爱心活动。截至今年9月,江海英的志愿时累计已达2000小时。

  满腔热情资助贫困学子

  2015年,在同为志愿者的哥哥的推荐下,江海英加入广州开发区善德助学促进会,她的志愿者足迹遍布各地。带着满腔热情,江海英曾到过广东清远、云浮、罗定、河源等山区探访。近来,她还将助学之路拓展至贵州习水等边远山区。山区路上险阻重重,有时光坐车都要花上七八小时,再走两三个小时的山路,这对于已经53岁的江海英来说并不容易,但她从不埋怨,“鼓励我坚持下去的是孩子们渴望学习的眼神”。

  常怀悲悯之心的江海英,资助了3名分别来自广州从化、广东清远、贵州习水的中小学生。三名孩子均生活在单亲家庭,父亲或生病或已去世或在外打工,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每个月,江海英会通过志愿者机构为每名孩子寄去200元生活费。

  经历过贫困,江海英说,她能体会这些助学金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孩子们渴望的眼神,很难用语言去形容。家庭的不幸阻挡了他们的求学路,既然我有这个能力,能帮得上的一定会帮。”江海英助学的原因很简单:让孩子们不会因为交不起生活费而遗憾失学。“不为名,不为利,我也不要回报。只希望他们毕业成人后,通过个人劳动,能够过上好日子。”江海英认为,助人助学是一条既能帮助别人又能自我成长的路,让自己从心态消极转变为拥有平常心。

  道路两旁的共享单车东歪西倒,她会默默地将它们扶起;看到人行道上有乱扔的西瓜皮,她会捡起丢进垃圾桶内;小巷里有挡道的砖瓦石头,她也会赶紧挪开以免影响其他行人……“这些事,以前种田揾食时,从来没想过要去做。”江海英说。

  家人支持乐善成家风

  4年时间,1000多个日夜,53岁的江海英在助人路上乐此不疲。除了满腔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支持江海英在志愿者路上一往无前的还有家人们的支持。两个儿子体贴孝顺,不仅会补贴江海英助学资金,还会常常陪她一起做公益。遇到江海英要出远门探访,孩子们还会主动查好路线,将妈妈送到地铁站;有时间了,也会和妈妈一起出门。“丈夫、孩子、媳妇都很支持我做志愿者,除了提醒我注意安全外,从不说反对意见。”说起家人对自己志愿者工作的支持,江海英十分欣慰。“我不过是拿打牌的时间用来做志愿者了,把外出旅游的钱用来资助小孩子了。我的经济条件也有限,但能力有多大,我就做多少。”

  获得“海珠好人”“广州好人”等荣誉称号后,江海英也获得更多街坊的认同,愿意和她一起参加志愿者服务的朋友越来越多,也有不少大学生让其帮忙介绍志愿者工作。“取得了荣誉,很开心;帮助了别人,更开心。”

  如今,资深志愿者江海英已有能力自行带队组织志愿者活动。平时,除了参加公益机构的志愿者活动外,江海英还会带着10来名退休义工到养老院表演手语舞。江海英说,节奏舒缓的手语舞有着特殊的含义。“希望通过这段舞蹈,带动更多人走正能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