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好志愿者”翁耀佳:两次点亮生命 带动捐献接力
2017-02-09 14:50:00



  两次造血干细胞捐献,他用行动送去生命的“火种”,并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好人简介:

  他是广州市首例非亲缘造血干细胞(及淋巴细胞)二次成功捐献者——翁耀佳,两次为同一名生命垂危的白血病患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和淋巴细胞。他也是一名活跃的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常常利用业余时间探望捐献者,与他们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舒缓他们的压力。为减少社会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误解,他还带领团队广泛进行宣传,带动他人做志愿者,推动捐献工作的开展。

  好人说:“如果能切实救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我做的这些都是值得的,也希望更多的志愿者能参与进来。”

  两次捐献挽救生命

  “2006 年中华骨髓库广东省分库成立,当时在广州军区总医院搞活动,我作为志愿者参加了成立仪式。”翁耀佳回忆,当时他与众多志愿者一起进行了血样采集。2011 年,他突然收到了来自中华骨髓库的通知,说自己的骨髓与人配对成功,希望可以进行捐献。

  据了解,在有血缘关系的人群中,骨髓相匹配的概率仅为万分之一,而在非血缘关系中寻找到匹配者的几率更是微乎其微,这对于生命垂危的患者来说就是“重生”的希望。得知消息后,翁耀佳同意了捐献。“其实当时我也很迷茫,感觉比高考还紧张,很想找个有捐献经验的人好好聊聊。”为免家人担心,对捐赠不甚了解的翁耀佳只能自己查找资料,询问医生好友,给自己做功课。

  2011年11月,翁耀佳住进了医院,从体检、打针到最后的捐献,他没有丝毫犹豫。“既然选择了,就要说到做到。”翁耀佳说,整个捐献过程中身体只出现了类似于感冒发烧时的症状,骨头会有一些酸疼,但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恐怖,“捐赠后感觉有些疲惫,但休息几天就好了。”由于捐献的有关规定,他并不知道到底帮助了谁,只是默默地把生命的火种送给了别人。2012年12月23日,因为此前的受捐赠者需要额外的淋巴细胞,翁耀佳又进行了第二次捐献。“感谢这科技发展的时代和冥冥之中的安排。”如今得知患者已经康复,翁耀佳欣慰地说道。

  消除社会误解陪护捐献者

  “太多人对捐献造血干细胞存在误解,其实捐献造血干细胞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恐怖。”因为早前的经历,翁耀佳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让大众更多地了解造血干细胞的捐献。此后,他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利用自己中午休息和下班的时间,探望陪护即将进行捐献的人,与他们分享自己当时的感受和经历。

  “捐献期间要独自面对一切未知,我尝过那个滋味,确实不好受,所以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去陪他们聊聊,让他们心里安稳一些。” 翁耀佳说。据了解,现在的造血干细胞捐献是通过血细胞分离机进行,从捐献者手臂静脉处采集全血,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提取造血干细胞,同时将其他血液成分回输捐献者体内。“这与普通献血没有太大区别,只不过时间长一点而已,对身体也少有副作用。”翁耀佳讲解道。当捐献者在采集的时候,翁耀佳会到场陪护,协助分库工作人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减轻分库工作人员的压力。

  2015年,一名潮汕的大学生成为该地区首次与他人骨髓配对成功者,并准备到广州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受到当地红会的重视。“他才18岁刚考上大学,突然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压力很大,非常紧张。”翁耀佳便陪着他聊天开导,细心讲解捐献的过程及每个阶段该如何应对,最终这名大学生克服了心理压力,并成功进行了捐献。

  扩大宣传带动他人做志愿

  自2011年捐献造血干细胞,并于2012年正式获聘中国红十字会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总队队长后,翁耀佳已先后组织其服务队员陪护探访了超过60名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从2006 年刚建立时的志愿者屈指可数,到现在已有400多个成功案例,广东省的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工作一直在顺利推进。

  “如果捐献者因为害怕或者其他因素而突然弃捐,对于已经在医院等待的患者而言无疑是致命的。”因此,每逢有新的捐献者住进医院备捐,翁耀佳都会在队内发布信息招募探访队员,并为他们排班进行探访给予关怀。他还和国内其他的成功捐献者一起组建了一个QQ群,为即将捐献的准捐献者和希望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网友,建立起一个分享交流捐献经验的网络平台。令翁耀佳感到高兴的是,越来越多受到服务队员如亲人般陪护的成功捐献者,也开始加入到陪护探访的队伍中,继续以自己的热情感染后来者。

  2013年~2015年,是中华骨髓库广东分库大力开展高校宣传的阶段。翁耀佳作为服务队的队长,一方面亲自和分库负责培训的导师一起深入到广州市内的多所高校,在导师做完相关的造血干细胞知识培训后,和现场的大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分享自己的捐献经历和经验;另一方面也在服务队发起相关志愿服务的招募。在他身体力行的感召下,许多广东分库的成功捐献者都逐渐从幕后走了出来,积极地参与到高校宣讲活动中去。

  “如果捐献自己的造血干细胞能为患者播下‘生命的种子’,能挽救那个即将逝去的生命和即将破碎的家庭,那么即使有再多障碍和困难也是值得的。”这名80后表示,他愿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